抖音回應快手起訴怎么說?
5月12日,海淀法院網稱,因認為在第三方App中搜索“快手”二字,置頂搜索結果為“抖音短視頻”,快手開發及運營主體將抖音短視頻運營主體訴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并索賠500萬元。對此,字節跳動今日回應稱,尚未收到法院通知,具體情況還在了解中,且表示曾遇到過搜索自家產品,出現的結果卻是快手的情況,抖音也因此向快手發起訴訟,“海淀法院已于3月6日立案。該案目前已經完成了證據交換。”
抖音和快手的區別在哪兒?
1. 核心用戶不一樣
抖音以1.2線城市年輕人為主,快手則是下沉,以2.3.4線城市,小鎮青年為主。
不同階層,都有各自沉淀的語言和文化,在生活狀態、行為習慣和文化水平都有諸多不同。
例如,1.2線互聯網滲透率高,生活節奏快,娛樂資源和方式多,對時間敏感,習慣更快、更刺激的kill 時間,消遣娛樂;而農村小鎮用戶,作為互聯網后知后覺的群體,整體生活節奏慢,娛樂資源少,可以有更多休閑時間去消遣和娛樂。
從這里來看,抖音和快手各自代表不同群體的短視頻消費升級。
快手,其實做的是連接人的工作,讓用戶自然形成互動、陪伴、彼此反饋的關系,而抖音,做的是連接人與內容的事情,幫用戶高效發現他們想看的,從而kill時間。
2. 產品觀不一樣
快手是社區,從內容生產者角度思考,強調多元化、平民化和去中心化,克制不打擾用戶,滿足用戶“記錄和分享”需求。
抖音,是一款關乎美好感的產品,從內容消費者角度思考,把消費體驗做到極致,給自己打上“酷、潮、年輕”標簽,滿足看到美好事物的需求。
延伸的不同點:
因為核心用戶和產品觀的不同,導致抖音和快手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差異,這里舉例幾個:
1. 內容生產
對比來看,快手像一個廣場,平臺不做引導,用戶扮演自己,萬物生長,百態人生;抖音則是劇場,用戶扮演別人表演,通過濾鏡和特效,讓一切都顯得那么精致和美好,官方通過話題、挑戰和資源傾斜,來引導內容創作。
所以,在快手,你既能看到東北老鐵開拖拉機、喝二鍋頭,也能看到城市小姐姐跳舞唱歌,但在抖音,目光所致,都是美美的,那些所謂low的東西,都會被抹殺和埋藏。
而隨著某類內容的聚合,平臺的調性也就出來,而這種所謂的調性或集體人格,就會開始天然抵抗非同質內容的進入,所以抖音覺得快手low,快手覺得抖音白日夢。
2. 內容分發
抖音的分發以算法推薦為主,熱搜為輔。快手則是算法+社交關系推薦為主。
相比下,抖音更中心化,把算法推薦做到了極致。
一方面就是給大V、明星和網紅特權、資源傾斜嚴重,對于流量的分發無限制,只要數據好,視頻可以無限得到推薦;另一方面,就是通過熱搜榜等流量入口,由平臺統一分發流量。
例如,抖音首頁精選,基本都是幾萬到幾十萬的點贊,而快手,作品從幾十贊到幾萬贊不等,不會因為你數據不好,就把你凍藏,盡量保證了每個作品都有被平等看到的機會,
3. 內容消費
快手做好的是一個社區,強調互動和交流,用戶自然形成社交關系,從功能來說,說說、一屏4個視頻、上滑出評論、右滑進主頁、左滑退出、強調舉報,都是為了建立和維護社區氛圍。
抖音還是一個kill時間的工具, 自動播放、上滑切換下一個視頻、全屏高清、音樂bgm,強調沉浸式體驗,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