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款分為三種,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大額存單,其中活期存款利率較低,基本上沒人選擇,而三者中大額存單的利率最高,但是門檻也是最高的,一般是20萬起購,于是很多人就選擇了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有很多種期限,其中三年期的定期是比較受歡迎的,但是銀行卻不建議存三年定期,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銀行為什么不建議存三年定期?
1.業績壓力大
很多人都羨慕銀行這個崗位,畢竟銀行薪酬比較高,被很多人稱為鐵飯碗,但其實銀行這份工作并不輕松,很多銀行的工作人員是要面臨很大的業績壓力的,如果業績完不成,那么工資就有可能縮水,而且上升空間也沒了,如果儲戶將自己的錢存三年定期,這對于銀行與員工的業績提升來說并沒有很大的好處。很多員工為了讓自己的業績做得更好,一般會向儲戶推薦那種利潤比較大的理財產品。
2.負債大
定期存款對于銀行來說是一筆負債,而定期存款利率跟期限是掛鉤的,期限越長,利率越高,如果儲戶選擇三年期的定期,那么銀行所支付的利息也是相對較高的,銀行不僅僅是一家金融機構,與此同時也是一家企業。任何企業都需要盈利,也正是因此,銀行工作人員并不建議儲戶辦理三年期的定期存款。
3.基于用戶需求
三年定期雖然利率高,但是期限較長,保不準儲戶可能需要資金來周轉,但儲戶存入定期后,銀行就會統籌儲戶們的資金對外進行投資。如果儲戶要求提前把本金取出來,那么必然也會對銀行造成相應的影響。不僅如此,儲戶自身也要遭受一定的損失,因為定期提前取出是要損失一部分利息,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這樣的行為對于雙方都是十分不利的。為了避免這樣的行為發生,銀行工作人員也會在業務辦理之前反復向重復確認,是否真的要辦理三年期的定期存款。
銀行不建議存三年定期主要是從自身以及儲戶的角度去考慮,儲戶選擇哪種產品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如果本身資金周轉不多,那么選擇較短期限的存款,反之可以選擇較長期限的,當然如果儲戶覺得定期存款利率低,那么可以考慮投資銀行的理財產品,但銀行理財是不承諾保本的,投資者要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