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保費收入是保險公司為履行保險合同規定的義務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對價收入。保費收入所帶來的經濟效果是現金資產的流入,并且保險公司利用資金流入與流出的時間差,通過資金運用以及對保險風險的集中與分散的管理,形成損益,與其他行業存在明顯的差異。同時,對于短期保險業務與長期保險業務保費收入也存在內涵上的差異。
保費收入有兩個方面的內涵:
1、保費收入是由于投保人依據保險合同的約定向保險人繳付保險費而形成的,從經濟角度觀察,保險費是保戶為形成共同風險保障而分攤的資金;從法律角度觀察,保險費是保戶為獲得賠付請求而付出的代價。
2、保費收入是保險公司最主要的資金流入渠道,同時也是保險人履行保險責任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從資產層面看,保險費收取形成了保險資金的流入,是保險資產增長的主要動力;從負債層面看,由于保險資金的流入的前提是保險人要履行約定的保險責任,因此資金流入的結果造成了保險負債的增加。
保險金額是指一個保險合同項下保險公司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責任的最高限額,同時又是保險公司收取保險費的計算基礎。
保費全稱保險費是指被保險人參加保險時,根據其投保時所訂的保險費率,向保險人交付的費用。當保險財產遭受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全部或部分損失,或人身保險中人身發生意外時,保險人均要付給保險金。保險費由保險金額、保險費率和保險期限構成。保險費的數額同保險金額的大小、保險費率的高低和保險期限的長短成正比,即保險金額越大,保險費率越高,保險期限越長,則保險費也就越多。交納保險費是投保人的義務。如被保險人不按期交納保險費,在自愿保險中,則保險合同失效;在強制保險中,就要附加一定數額的滯納金。
1、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借記“應收保費”、“預收保費”、“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貸記本科目。非壽險原保險合同提前解除的,按原保險合同約定計算確定的應退還投保人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科目。
2、確認的再保險合同分保費收入,借記“應收分保賬款”科目,貸記本科目。收到分保業務賬單,按賬單標明的金額對分保費收入進行調整,按調整增加額,借記“應收分保賬款”科目,貸記本科目;調整減少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1、保費收入增加的同時也增加了保險負債。對于短期保險業務,保險人所收到的保險費由于保險期間與會計期間的不一致,造成當期所收取的保險費與保險風險時間上的不匹配。對于長期保險業務,實行均衡保費方式,但由于保險風險的不均衡性,造成投保人所繳納的保險費與保險實際需要的保險費在保險初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財務上產生保險費的溢繳情況,其溢繳保險費是保險負債的重要組成部分。
2、形成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來源———保險費,是對未來保險成本的預見,而非實際保險成本。保險企業為每一保險商品確定價格,不可能根據該保險單實際發生的保險成本確定,而是通過專業人員,憑過去發生保險風險的概率統計,以現在的經驗對未來可能發生保險成本的一種預見,與制造業根據實際成本確定售價的方式恰恰相反。
簽單保費是指在統計期內銷售的保單的保費總額,包括已起保和未起保的保單,若此期間內保單曾發生批改,則按批改后的保費統計,簽單保費與保費收入的差額是已簽單未起保的保單保費總額。簽單保費是統計類指標。
保險保費收入是保險公司為履行保險合同規定的義務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對價收入。由于保險成本源于預計,其與實際成本不可能正好相等,形成保險定價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這兩種成本的差異是保險公司利益的主要來源。保費收入屬于財務類指標
1、遞延與匹配模式也稱遞延保費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保險人在收到保險費時全額確認為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在假定保險風險均衡發生的前提下,在保單有效期內,保費收入在保單經過期間按直線法均衡分割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并按此金額確認為保費收入;如果保險風險明顯不均衡,一些國家也允許采用不均衡的方式分攤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并按相應金額確認為保費收入。
2、資產負債計量模式。在該模式下,保險人在保險責任開始時全額對應收取的保費確認為保費收入,同時保險人通過提取未到期風險準備金,達到保費收入與保險風險責任在財務報告中匹配的目的。資產負債模式分別確認保費收入與保險未到期風險準備金,兩者互不關聯,與遞延與匹配模式有本質的區別。從保險行業特性分析,保險人通過保險合同的訂立,收到保險費意味著保險人應根據保險條款提供保險保障,是不確定保險風險的開始。
1、保單持有人存款模式又稱后瞻法。在該模式下,通常將所收取的保險費中含有的***和儲蓄部分確認為存款負債的增加,這項存款余額代表了保單持有人在保險合同上的權利。同時將含有保險風險的保險費作為保費收入確認。伴隨著人壽保險變動條款和給予雙方更大謹慎權保單的出現,保單持有人存款模型變得更加流行。保單持有人存款模式與遞延匹配模式在負債確認上有類似的做法,在保費收入確認與計量上又采用了與遞延與匹配模式不同的做法,主要是由于長期保險業務期間較長,且保險風險發生不均衡,保費收入無法采用遞延方式。
2、保單持有人利益模式又稱前瞻法。在該模式下,保險人收到保險費時全額確認為保費收入,同時,在會計當期,保險精算采用前瞻性技術直接衡量負債的結果。保單持有人利益模式拋開了收入與負債在金額上的關連性,并且,在保險負債的計量中使用現值技術,在綜合考慮未來收入的情況下計算未來保險責任。收入與負債的分別計量原則與資產負債衡量方法是一致的。
規模保費是指保險公司在對自己的業務收入,不分保險產品的種類和保險單的各類,所有保險產品的實際銷售收入之和進行統計的形成保費總量。與規模保費相對應的,是標準保費。標準保費的提出,是因為銷售的各種保險產品產生的保險合同,其內含價值是不同的,其中銀行分紅保險產品和意外傷害保險產品的保費收入的差距是很大的,為了平衡銀行分紅保險保單和意外傷害保險保單的保費收入,就產生了標準保費。標準保費是將保險單的內含價值,將不同產品銷售的保單的保費收入進行折衷之后,形成的保費,在標準保費下,所有的產品基本上具有一致的內含價值。
數據顯示,1-9月四家上市險企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2424.01億元,同比增長22.01%。業內人士認為,保險股短期壓力趨緩,開門紅產品落定,新規或影響保費新增,但續期業務仍能支撐保費較為穩定增長。
保費環比大增
數據顯示,除新華保險外,上市險企1-9月累計原保費收入同比顯著增長。9月上市險企原保費收入環比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中國人壽單月原保費收入473億元,環比增幅40.77%;中國平安467.06億元,環比增加10.03%。
“上市險企受政策影響好于預期,因為開門紅產品落地?!泵裆C券李鋒認為,自“134號文”發布和實施以來,上市險企普遍對于旗下涉及快返險的產品采取逐步停售策略,政策緩沖期時間內對政策反應較為充分,轉型業務和優化產品效果明顯,受程度影響或小于市場預期。新規后比較早的開門紅季,各家險企均分別設計推出了相應的開門紅產品,類型集中于分紅型年金保險。
諸如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太平等公司已經打造了“分紅險+多功能險”的組合產品,計劃陸續于今年四季度啟動發售。對于上市險企未來的保費規模趨勢,廣發證券指出,轉型成果和準備金壓力緩解有望在2018年集中體現。同時,政策紅利有望在年底披露,養老稅延助力保費市場擴容。
山西證券劉麗認為,目前從前三季度已有數據來看,四大上市險企除新華保險外,全部實現累計保費高速增長,個險渠道貢獻很大,新華保險由于處在轉型之中,未來保費持續增長可期。保費的高速增長對于內含價值貢獻明顯。
招商證券鄭積沙表示,在保險公司停售快返型產品的大背景下,上市險企原保費依舊保持較高增速,可見險企產品多元化戰略,以及代理人銷售能力的重要作用。在行業持續朝本源業務發展的大方針下,政策的陸續出臺將導致行業競爭生態更利于上市險企。
***價值顯現
近期,保險板塊呈現觸底回升趨勢,這源于上市險企保費的快速增長,尤其是高價值業務的增長,帶動了其股價飆升。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年內股價平均漲幅達44%。其中,中國平安股價漲幅達69.79%。
多家券商機構看好保險板塊今年四季度的***價值。長城證券趙浩然認為,雖然產品是影響保費收入的重要變量,但代理人數量與質量是更為重要影響因素。在去杠桿與回歸保險本原的時代背景下,“利差+死差”趨勢將持續走在價值提升路上。
同時,134號文的影響導致板塊回調,而保險公司2018年開門紅產品皆已獲批,以返還期更長的年金險為主,預定利率維持2017年水平。此外,投保人對返還期的敏感度較低、代理人銷售能力的提高,綜合來看,預計返還期拉長對產品銷售影響有限,市場對2018年保費增速預期已明顯趨于保守。招商證券認為,壓制保險板塊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已經落地。保險行業長期邏輯完善,加上短期強***因素和估值合理,繼續看好保險板塊四季度行情。
中泰證券戴志鋒表示,看好保險股中長期***價值。在國壽業績預增超市場預期,準備金因素逐漸出清、***端向好背景下,預計險企三季報整體亮眼。134號文利好行業加速轉型保障,從新產品試銷情況來看,幾家龍頭壽險公司試銷總體情況較好,其主要原因是各家公司研究準備充分,以及客戶對于新舊產品前后差異的敏感度低于市場預判。
數據顯示,除新華保險外,上市險企1-9月累計原保費收入同比顯著增長。同時,保險板塊呈現觸底回升趨勢,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年內股價平均漲幅達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