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白領辭職做少莊主的文章廣泛傳播,文中的主人公是此前已經工作了7年的曉雨。今年7月,曉雨辭掉年薪超過20萬元的工作,回到懷柔老家幫助父母經營自家農莊,養魚、做農活和招待游客,不少朋友稱她為“少莊主”。目前,曉雨三個月的個人收入還不足萬元,但她不后悔,“我回家是追求另一種幸福感”。
白領辭職做少莊主
曉雨從小在北京懷柔山區長大,小時候的愿望是走出去,到城里努力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從北京工商大學管理專業畢業后,曉雨進入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從事設計相關工作,之后又陸續跳槽到一家知名網站和一家互聯網公司。7年下來,曉雨已經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到了主管,并經常出差接觸客戶,幫助公司進行商務拓展。
曉雨說,長期高強度工作讓她的身體難以承受壓力,而且經常失眠,特別疲憊。“身體的原因迫使我停下來思考,年紀輕輕的就身體不好,確實要考慮一下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應該何去何從。”
那段時間,曉雨恰巧看到一些高學歷知識分子回鄉創業的消息,“正好家里有一個農莊,父母兩人長期經營也比較辛苦,就開始考慮辭職回去了。”
周圍很多朋友聽到這個消息都對曉雨表示支持,不少人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還有曉雨的父母,雖然不忍女兒放棄體面的工作,但聽完曉雨今后的打算,最終還是支持了她的選擇。就這樣,年薪超過20萬的80后女白領辭職回鄉,成為了自家農莊的“少莊主”。
從年薪二十萬到月薪兩三千
辭職回鄉初期,曉雨心里已經有了一些打算:怎么利用老家的優勢更好地推出特色服務,如何通過景點的文化內涵來吸引游客。但計劃往往與現實有偏差,成為“少莊主”的日子并非像計劃一樣一帆風順。最直接的表現是,7月份辭職至今,曉雨的收入不足萬元,算下來月薪只有兩三千。
自從曉雨回鄉經營農莊,生意確實有起色,但仍負債經營。對原有的生意,她只負責幫忙,盈虧仍屬父母,她的收入則來源于自己新發展的項目。但這些新項目因處于起步階段,收益寥寥。
曉雨并不在意今昔收入的懸殊,她考慮更多的是下一步增收計劃。通過對市場行情的測試,她開始尋找農副產品銷售合作伙伴,同時也打算利用農莊的環境發展少年夏令營等多種體驗活動。
除此之外,曉雨還在學習養殖等農業技術,規模性的養殖和技術性的工種她并不擅長。“曾經有一次夜里停電,魚塘里的魚全死了,損失了上百萬。”從那以后,農莊開始配備了發電設備。
曉雨對以后的困難和收益差距都做了心理上的準備,她說從沒有后悔自己的選擇,“從目前來算,回家的收益在幾年內都不太可能超過我之前的工資。不過我回家也不是純為了賺錢,而是更看好未來更多的機會。這畢竟是我自己的事業,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