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張勇不相信這輩子就只能在拖拉機廠當個工人,于是他在簡陽到處晃悠,發現鎮上的一家飯店“大三元”的生意很好,產生了想要開飯店的念頭。
他回到家中,跟當時的女朋友說了這個想法,而女朋友此時正在打麻將,胡了一把“海底撈”。她聽完張勇想要開火鍋店的想法后,說:“支持,不過店不要叫三元會了,叫做海底撈。”
得到女朋友的支持后,沒錢的張勇勸說他的好朋友,入伙加入海底撈,剛開始時,海底撈的創業人數只有5個人,桌子只有4張,但張勇有雄心壯志,也很會忽悠,他開了一個小會,說:“我們不要分股權了,就平均來分,但我是總經理,以后你們都要聽我的。”
聽到張勇這句話,肯定會有人不滿,不過張勇拿出了殺手锏,說:“我承諾,在我的管理下,幾年后海底撈一定可以賺到15萬。”
當時的15萬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在對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之下,他們也就愿意聽張勇的。
俗話說,位子不同,思考的東西也就不同。自從開店之后,張勇想方設法把火鍋店經營好,擺在他眼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打廣告?
創業資金本就不多,張勇想了一條比花錢打廣告更好的辦法,就是靠口碑,他免費送顧客菜品,或者是免單,吸引回頭客,讓顧客口口相傳,沒幾個月,海底撈就占據了附近了市場。
同時,張勇還去看其他門店的運營模式,他在一家門店看到一個女工很能干,想要挖墻腳,就問她:“你一個月在這里能拿多少。”女孩子說:“120元。”
當時的工資差不多在七八十元左右,這個女孩子能拿那么多錢肯定有她的道理之處,于是張勇就花當年兩倍價格來邀請她加入海底撈,說:“來我這里干,我一個月給你160元。”
雖然有著多40元的收入,但女孩子還是很講道義的,拒絕了張勇的要求。
從這也可以看出海底撈的另一個成功密碼:重視人才。而這個女孩子,日后則成為了海底撈背后的女人,她的名字叫做楊麗娟。
張勇雖然痛失愛將,可有一天,楊麗娟自己找上了門。因為楊麗娟的老板要去廣東發展,楊麗娟的家人不讓她跟著去,在失業的狀態下,楊麗娟找到張勇,問他當時開出的工資還算不算數,張勇點了點頭,楊麗娟從此就在海底撈扎根。
而讓楊麗娟真正把海底撈視為家的,是一次張勇拿錢借她。當時楊麗娟的家人在外賭錢,欠了800元,張勇知道后,拿出錢來給楊麗娟,并且不讓楊麗娟從工資中扣,算是直接幫她還債了。
不過楊麗娟也沒有讓張勇失望。海底撈在四川簡陽獨霸一方后,張勇就想要往外擴張,這一站就是西安。
之所以選擇西安,是因為當時的西安還沒有火鍋,而張勇的一個朋友愿意跟他合資開店。同時派去西安經營分店的,就是楊麗娟。
楊麗娟在西安分店立下了汗馬功勞,期間發生了一起醉漢鬧事的事故,醉漢把一個服務員給打了,并且叫來幾十個大漢把海底撈圍得水泄不通,還揚言要海底撈賠5萬塊錢,不賠就砸店。
這涉及到公司的利益,楊麗娟怎么可能會讓他們把店砸了,于是楊麗娟這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跟大漢們對峙,直到警察到來。
雖然西安的門店沒有被大漢砸了,可最后還是因為經營不善關了大門,這個小小的嘗試讓張勇吸取了教訓,他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管理?
要想把海底撈的生意做到全國各地,管理絕對是一門學問,張勇思來想去,只有唯一一個辦法:培養人才,狠抓人心。像楊麗娟一樣,愿意死心塌地跟著張勇干。
而海底撈的人才培養也很簡單,就是一切都從底層干起,這個底層,就是服務員。從服務員的職位再慢慢上漲。當海底撈有了一定的營業收益后,張勇這才真正考慮起外地擴張的事,他派了幾個小組分別前往青島、鄭州、合肥等地。
選址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房價要便宜,剛剛起步的海底撈,可沒有太多的資金幫股東打工。
真正讓海底撈爆紅的,還是海底撈的服務。這也是張勇的觀察所發現的。他發現全國做火鍋的,從菜品樣式再到鍋底,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真正有差別的,就是服務。
張勇觀察到這個差異后,立馬兩手抓,一手抓人員培訓,一手做出犧牲,讓坐等的客人免費嗑瓜子,吃開胃菜。
當顧客享受到了好的服務,以及顧客在生日當天收到的逆天生日派對后,不斷在網上發酵,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海底撈,去海底撈消費。
能把賣火鍋做到這個份上,張勇算是一個商業天才。真正讓海底撈不斷擴張的,則是張勇有意做好人力資源。
不過,在海底撈擴張的那段日子里,張勇一直拒絕風投。他認為,風投會讓所有的問題變得復雜,它會要求你有速度,快速上市,一旦經營者陷入了這個泥潭,短期內一定會出問題。
但是,在海底撈的擴張計劃中,2018年海底撈計劃新開180家到220家,新開店所需要的資金,完全不是海底撈一年的收益可以支付得起,不得不選擇融資這條路。對張勇來說,融資最好的方式就是上市。
在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IPO,成為了港股中的“餐飲第一股”,這次融資也讓張勇的身家水漲船高,而當年跟著他的那個小姑娘楊麗娟身家則達到了30億。
融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海底撈開店的困難,同時海底撈也在資本市場的青睞之下,一路高歌猛進,連續兩年營收沒有出現赤字。
但2020年的到來,海底撈不得不面臨虧損的事實,此時張勇還風輕云淡地說:“就算是給員工放一個長假了。”
虧損是事實,資本市場對海底撈還存在好感,股價一直維持著,并未大跌。張勇卻做了一件讓股民為海底撈10億虧損買單的事,那便是套現15億,這15億進了張勇的私人腰包,張勇的國籍是新加坡,不用交稅。
為什么偏偏是新加坡呢?當初海底撈向海外擴張之時,楊麗娟去的第一站就是新加坡,張勇則在2017年在新加坡購置了豪宅。
可是,一副好牌在張勇的手上,他卻選擇了打爛,他主動套現,這很明顯在釋放一個信號:創始人對自己一手創造的企業并不看好,或許并不能撐過2020年。
而海底撈為了及時止血,偷偷把菜品漲價,直接傷害了消費者的情感。即使張勇說這一方式做錯了,但是當初那個依靠口碑成長起來的海底撈,已經物是人非了,或者是,已經被資本裹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