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地相繼上調月最低工資標準,讓人心生期盼。經過梳理,這輪上調的省區市月最低工資標準,普遍增加在100元以上,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也一并看漲。此輪工資標準為什么會上調,各地上班族能拿到多少錢是否會對用工企業產生影響
就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漲了多少錢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兩種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從7月1日起,上海將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480元調整到2590元,增加11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每小時22元調整到23元。
同日,天津的最低工資標準也進行了調整,由每月2050元調整為每月2180元,增加13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小時20.8元調整為22.6元。8月1日起,北京月最低工資標準也將從2200元調整到2320元,增加1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小時12.64元調整為13.33元。
不光是上述地區,今年二季度以來,江西、黑龍江、新疆、陜西、西藏等省份第一檔最低工資分別上調至每月1850元、1860元、1900元、1950元、1850元。同時,安徽、吉林、四川、廣東、海南等地在今年發布的相關政府信息中,均提及計劃在2021年內可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多長時間調一次我國在制定最低工資標準時,秉持的是穩妥慎重的調整思路。近兩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又面對國際國內市場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定的困難。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介紹說,以前兩年必須要調整一次最低工資標準,后來放寬到每兩年到三年調整一次。調整的幅度也不宜太大,這樣既保障了低端勞動者及其贍養人口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又不會讓企業的人工成本大幅度提升,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蘇海南表示,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不是全國同步進行的,具體由各地自行安排。此前按照人社部發布的信息,全國約20個省份在2021年之前最近一次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是在2017年或2018年。
2020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地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暫緩了調整節奏。因此,2021年這些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正是呼應了我國薪酬體系的制度安排。另據了解,截至目前,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000元的地區有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浙江。誰是受益者最低工資標準面對的是所有用人單位,保障的是勞動者在正常付出勞動以后應得的勞動報酬。